当前位置:首页 > 转载 >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

小红2023-02-17 08:36转载4170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捕捉当代审美需求,找到传统与时代的契合点。多年来,文化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纽带,带人们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受到观众喜爱。诗词可以写下人生自得的欣喜,可以描绘光明美好的场景,也可以抒发心怀天下、激励众人的豪迈情怀……近期播出的《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欢喜、寻味、寒暑、远方等为主题,从不同视角生发诗意,抒写时代之歌。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活起来,就要紧贴人们的现实生活,深入挖掘其中的价值。在保护中发展、在传承中利用,生活里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唤醒人们“日用而不觉”的文化情怀,在潜移默化中让更多人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参与者、守护者。《2023中国诗词大会》将镜头对准普通人,讲述他们与诗词结缘的故事,进而在当代语境下阐释诗词内涵,描绘社会发展的蓬勃生机。

从机长、农民工、学生到铁路工程师,节目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与诗词的联系,拉近人们与诗词文化的距离,润物细无声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非遗传承人的绒花制作、琉璃烧制等技艺,手艺人的煎饼花、地面彩绘等才艺,都可以成为诗歌创作的素材。在诗与画的结合中融入竞技感,“画中有诗”环节强调生活中的诗意,文化衫、帆布包、灯罩等生活用品,都可以作为展示诗意的“舞台”,成为寄托诗情的载体。“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被诗意浸润的日常生活中、在被传统文化丰富的生活空间里,人们切身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坚、生生不息。

文艺工作者还需要锚定传统焕新的关键点,完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创新。以诗词为例,“歌以咏志”,一首首流传至今的诗词仿佛一个个音符,凝结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今人的构思、创作,又被谱写成一首首动听的歌曲。“十年辛苦不寻常”,诗词又仿佛一粒粒种子,通过浸润、流传,到处生根开花。从中国诗词中,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人独特的音乐思维和情感表达方式。《2023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竞赛的创新形式,通过吟诵、阐释等环节,将诗词文化和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相结合。沉浸式演绎、诗词抢答题等环节,以饶有新意的方式灵活展现古典诗词之美。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技术的巧妙融入,生动还原《福贵岁朝图》中赏花灯、放鞭炮、滑冰车、折梅枝等传统节日活动,让当代观众体验了一把清代孩童的过年方式,领略“总把新桃换旧符”赓续至今的节日情感。《清明上河图》中北宋的街市、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九色鹿等多个场景和意象的重现,也是以当代观众喜爱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清楚”,让古老的文化“活起来”“动起来”。

以诗词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彰显着中华文明的蓬勃生命力。广大文艺工作者当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创作宝库,创新传播中华文化精髓,自信、从容地讲述当代中国故事,展现新时代中国风采。

(作者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

马 赛《 人民日报 》( 2023年02月17日   第 20 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红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nowhoo.net/?id=277

分享给朋友:

“让诗词之美在生活中绽放” 的相关文章

冬日苗寨(走近自然)

冬日苗寨(走近自然)

日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丙梅街道銮里村,群山、民居、公路、河流组成一幅生态画卷。图为銮里村岑报苗寨云海景观。卢忠南摄(影像中国)《人民日报》(2022年12月02日 第 12 版)...

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何以大如年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也是其“北返”之日,此后北半球的白昼将逐日变长。在传统文化观念中,昼为阳、夜为阴,“冬至阳生春又来”,阴阳流转进入新的循环。因此,冬至不只是节点,更是始点,代表着又一个岁时轮回的开始。在传统习俗中,冬至不仅是重要节气,也是重大节日,有“亚岁”之称,即仅次于“年”的节日。《东...

魅力冰雪季 运动正当时(新时代画卷)

魅力冰雪季 运动正当时(新时代画卷)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秦旅冠军冰场内,小朋友正在练习滑冰。曹建雄摄(人民视觉)上海市第十七届市运会冰壶比赛中,徐汇冰壶队队员王卓仪正在掷壶。巨云鹏 李铭珅摄影报道小朋友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万象城滑冰场练习滑冰。赣州市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吸引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胡江涛摄(人民视觉)吉林...

坡上望平凉(我与一座城)

坡上望平凉(我与一座城)

图为甘肃平凉风光。 陈晓敏摄(影像中国) 说到老家甘肃平凉,我就会想起一个地名:“乏牛坡”。乏牛坡是老平凉的一条街。随着平凉城的发展,这个街名已经进入了平凉的老词典,不再被年轻人所知。我第一次知道它,还是外祖父告诉我的。外祖父是个老工人,经常骑自行车上班,也会用一辆三轮车运东西。...

古人如何过除夕

古人如何过除夕

除夕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同在一城的亲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只要是炎黄子孙,过除夕几乎都如此。那么,古人是如何过除夕的呢?不妨从古书里寻觅答案。《东...

丹青同颂山河美 妙笔齐绘锦绣春

丹青同颂山河美 妙笔齐绘锦绣春

油画《浦东朝晖》,作者全山石。油画《雪后江南》,作者沈行工。油画《红树林晨曲》,作者孙立新。油画《南锣鼓巷》,作者李江峰。油画《大凉山的牛牛坝新城》,作者孙景波。中国画《杭州西湖》,作者陈向迅。油画《“复兴号”越过乌鞘岭》,作者才让多杰。壁画《山河揽胜》,作者程向军。中国画《繁花似锦》,作者邢少臣。...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