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转载 > 岛城洞头(我与一座城)

岛城洞头(我与一座城)

小红2023-03-18 06:56转载3920

每次坐车飞驰在洞头灵霓长堤上,我都忍不住要把车窗打开,只为更清晰地看那窗外的风景。碧空如洗,云仿佛洁白的飞絮。堤两侧,海面波光粼粼,鸥翅斜飞。堤的那一端,一座座现代建筑高高矗立在海天之间;清晨海上烟岚涨起,那场景如海上仙境。一丝丝咸腥的海风,携着天光云影扑面而来,我的思绪随风飞扬。

如今的洞头已成了温州市洞头区。瓯江口外,东海之滨,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了洞头群岛。我就出生在洞头岛上一个小小的渔村里。

和祖祖辈辈生活在岛上的人们一样,从小我就深深体会到交通不便带来的困扰。洞头岛到温州城区有33海里。以前,我爷爷驾着白底船,顺风扬白帆,逆流摇双桨,不遇上大风大雾,也要三天才能到达温州城区。到我父亲时,开的是机帆船,经过一回潮起又潮落就能到达。但有一回,父亲的船遇上风暴,他和船员们在风口浪尖跌宕了一天一夜,才终于回到岸边。见到家人的那一刻,他们忍不住痛哭。到了我去温州卫校上学时,乘坐能容纳两三百人的客船,也要四五个小时才能到达。上世纪90年代后期有了客运快艇,只需70分钟便能到达温州城区,但遇上有风或有雾,人们只能望洋兴叹。

那时候,洞头岛上缺水。一个小小的水库供应洞头县城几个区域的生活用水。每年7、8月份,水库就裸露出库底的淤泥和水草。岛上所有的井边都排着长长的队伍。用扁担挑着水桶找水的场景随处可见。不仅缺水,还缺电。岛上每天供电限晚上7点到11点半,家家户户必须预先备好蜡烛做补充照明。我卫校毕业后去了洞头大门岛上的医院上班,记得医院下半夜停电,我要提着马灯去巡查病房。有一回刮台风,受伤的病患不少,我提着马灯给患者处理伤口,突然一阵飓风卷来,马灯摔在地上,灯很快就灭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那种无力感多年以后想起来依然清晰。

曾经,成为城,是洞头不敢想的故事;变成“海上花园”,是渔家人不敢做的梦。

这梦的实现,始于桥的开建。

上世纪90年代,洞头开始建设“五岛连桥”工程。进入新世纪后,“五岛连桥”工程全线贯通,顺利通车。7座桥仿佛一把七弦琴,弹奏着海岛人“天堑变通途”的幸福心声。随后,一条14.5公里长的海上长堤建成。借着这条长堤,洞头由海岛变成半岛,从此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小时交通圈形成,去机场只需40分钟,到高铁站不过1小时,到温州老城不用1小时,轻轨通到了家门口,洞头成了温州滨海经济发展中一座美丽的岛城。

路通了,电和水也来了。海底电缆送来了洞头人日思夜想的光明。通电那天,我家特地买了一个大冰箱,大哥迫不及待地把捕来的鱼塞满了冰箱。之前,我们只能把吃不完的鱼用盐腌制,天气好的时候将其晒成鱼干。如今,大家再也不用为用电发愁了。耀眼的灯光在洞头的岛屿上闪烁,海岛上一片流光溢彩。环岛游步道、半屏大桥音乐喷泉灯光秀、东岙沙滩、彩虹桥、花岗渔村、望海楼、半屏山、白马古道、海霞公园……无数的“光”串起一个多彩的世界,将洞头装点成大海上的闪亮明珠。

附着在长堤大桥上的水管,引着文成县珊溪镇的碧波流进了海岛的家家户户。我年迈的母亲再也不用提着脏衣箩到离家很远的溪边洗衣,不用为提不动水而烦恼。每次,她看到水管里流出清澈的水都要感慨几声。只是,母亲几十年来节水的习惯依然保持,仍然坚持一水多用,将那些用过的水浇在屋前的菜地上。

近年来,洞头更是凭借自身石奇、滩佳、礁美、洞幽、鱼丰、鸟多的优势,致力于把这片海岛建成“海上花园”,让海岛处处都美起来。

我的老家小渔村,原先只有七八间海岛特色的石厝,如今因其他小岛上的渔民搬迁过来,新建起花园小区,还建设了产业园,渔村旧貌换新颜。与我们村相邻的洞头村现在成了七彩渔村。楼房漆上红黄蓝绿的色彩,在湛蓝的天空和碧蓝的大海映衬下,显得尤为鲜活亮丽,吸引了许多游人和喜欢摄影的朋友前来探访。沿山石阶小巷里,绘画墙和虎皮墙,渔民画与西洋画,在新楼和旧屋上一一呈现,讲述着渔村的故事和大海的传奇。

坐在老家的门口,与半屏山韭菜岙沙滩隔海相望。韭菜岙人造沙滩是洞头近年来打造的“蓝色海湾”项目。沙滩上游人如织,欢声笑语不断。帆船、快艇、摩托艇在海面上来往穿梭。夜晚,半屏大桥上的音乐喷泉灯光秀准点开放,音乐声和浪涛声在耳边交织;桥上的灯光与海面上的倒影遥相呼应。而在韭菜岙沙滩上,烟火秀正在上演,烟火璀璨了洞头的夜空;洞头风情民俗音乐节的开启,让《鹊鸟歌》《烤船谣》等洞头特色文艺作品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今年春节,一大家人从各地回乡过年。睡在翻建过的老屋的木床上,枕着哗哗的涛声,听着对岸传来熟悉的歌谣,看着映照进屋内不断跳跃的光影,听母亲絮絮说着过往,我的内心无比充实。那几日,我与哥哥和弟弟商量着,打算把家旁的空地上都种上花和树,再把虎皮似的老石厝建成民宿——让更多的人分享这座岛城“城在海中,村在花中,岛在景中,人在画中”的曼妙,也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领略岛城洞头的美,感受岛城洞头的振翅腾飞。

施立松《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18日   第 08 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红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nowhoo.net/?id=368

分享给朋友:

“岛城洞头(我与一座城)” 的相关文章

赵州桥畔

赵州桥畔

去年夏天,母亲打来电话说,打算在老家给父亲过生日,等着我们都回来。放下电话,我的思绪立即飞回了故乡。故乡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赵州镇大石桥村,就在举世闻名的赵州桥畔。赵州桥横跨洨河两岸,位于我们村中间。始建于隋代的赵州桥至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它是世界上现存年代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坦弧敞肩...

千年香榧韵悠长

千年香榧韵悠长

去年十月,受朋友之邀,我来到浙江绍兴市会稽山,探访著名的“香榧之乡”。车子在一座农家小院前停下,刚下车,一阵香榧独有的清香已然扑面而来。进门落座,主人方庆茂请我们品尝香榧。果子两头尖圆,颜色金黄,形如橄榄。我拿起一颗,可任凭我掐来捏去,怎么也打不开果壳。主人看出了我的尴尬,指着上面两只眼似的圆圈,笑...

古人如何过除夕

古人如何过除夕

除夕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同在一城的亲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只要是炎黄子孙,过除夕几乎都如此。那么,古人是如何过除夕的呢?不妨从古书里寻觅答案。《东...

挂灯笼迎新春 美好生活日日新(新时代画卷)

挂灯笼迎新春 美好生活日日新(新时代画卷)

上海豫园迎春灯会。上海豫园供图市民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舞阳广场观赏灯展。胡攀学摄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徽州古城民俗表演舞鱼灯。施亚磊摄图①: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村民在制作灯笼。马 晨 张晓峰摄影报道图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市民在年货市场选购灯笼。唐广东摄图③: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鸭暖镇彩蝶湾社区...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

1月22日,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的油菜花竞相绽放,田间地头景色如画。李云生摄(影像中国)《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4日   第 01 版)...

洮河岸边的牡丹之歌(逐梦)

洮河岸边的牡丹之歌(逐梦)

临洮县紫斑牡丹摄影作品《花香满径》。赵东铭摄   临洮县紫斑牡丹摄影作品《梦里依稀》。成亚峰摄 康仲英在考察野生紫斑牡丹。李天禄摄   临洮风光。杜继祖摄(影像中国)  以“洮河流珠”而著称的洮河,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  &nb...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