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转载 > 黔剧:田间地头绽放芳华(艺近人和)

黔剧:田间地头绽放芳华(艺近人和)

小红2023-03-08 06:19转载4580


1678227515381_1.jpg

《腊梅迎香》剧照。

1678227522483_1.jpg

贵州省黔剧院送戏下乡演出。

   


核心阅读

《腊梅迎香》创排期间,从艺十余载的演员郑涵月多次随团深入麻怀村,去过数十个扶贫点,走访了数百名干部群众。当地村民和院团的演员们越来越熟悉,不住感叹:“我们麻怀村是你们的第二故乡咯!”

演员从黔剧经典唱段唱到新创作品,观众也大着胆子跟唱、学唱,甚至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蹒跚走到台口,想要爬上舞台。节奏不一的合唱响彻山间。

《黔剧动漫》走进省内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黔剧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经过动画人物的表演阐释,引得孩子们竞相模仿。在一片欢声笑语的交流中,许多小朋友迫切地举手提问,想要学习了解黔剧知识,尽情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文化魅力。

“作为一个地方戏曲院团,能够5次走进国家大剧院,很不容易。”油妆未卸,贵州省黔剧院院长朱宏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这是他时隔三年再次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这次带来的剧目,是新戏《腊梅迎香》。

演出结束时,舞台上的朱宏与演员们牵着手在观众的掌声里谢幕,一次又一次。贵州人爱听的黔剧在首都饱受赞誉,《腊梅迎香》作 为“百戏中华”国家大剧院非遗戏曲展演活动的首部剧目,一出场就赢得“碰头彩”。

“我兴奋地看到贵州省戏曲界的一朵鲜花——黔剧”,1960年6月,梅兰芳先生观看黔剧《秦娘美》后曾欣然题词。黔剧源于“贵州扬琴”,是民间一种分角色坐唱的表演形式,已有200多年历史。但直到1953年,黔剧才被搬上舞台,时称“文琴戏”,到1960年2月正式定名为“黔剧”。因此,梅兰芳在题词中也称黔剧为“青年的黔剧”。

这个年轻的地方剧种,一度发展艰难。而如今,在不断的艺术创新中,黔剧终于焕发新生,在梨园中别样绽放。

“熟悉、新鲜、好听!”

2019年,取材于“时代楷模”黄大发先进事迹的黔剧《天渠》大获成功,还受邀参加了国家大剧院“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演出。此后,贵州省黔剧院蛰伏了3年。院团上下并不急于打造新剧目,反而沉下心来,将工作重心放在下乡演出上。

年均百场以上的下乡惠民演出,他们忙碌在贵州的村里坝子、田间地头、农家院落。正是在奔波的路上,新戏《腊梅迎香》的灵感闯入他们心头。

《腊梅迎香》以贵州罗甸县麻怀村党支部书记、“最美奋斗者”邓迎香为素材创作。“我就是用嘴啃,也要把隧道打通!”邓迎香被称为“当代女愚公”,她的事迹和精神打动了无数人。在一年多的创排时间里,从艺十余载的演员郑涵月多次随团深入麻怀村,去过数十个扶贫点,走访了数百名干部群众。当地村民和院团的演员们越来越熟悉,不住感叹:“我们麻怀村是你们的第二故乡咯!”

凭借对邓迎香的传神表演,《腊梅迎香》“圈”了一大批粉丝。有观众红着眼眶感叹:“熟悉、新鲜、好听!”“我就想听听啥是黔剧,没想到光顾着哭了,还得再看一次。”演出现场气氛热烈,院团所有人都深受鼓励。

“你们要经常到我们乡里来演出啊!”

“各位父老乡亲们,云千重,水千重,土家歌舞迎客来……”在客串主持人的青年演员黄蕾的问好声中,2021年贵州千重岭第一届乡村文化旅游节德江县“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文艺演出在德江沙溪土家族乡隆重举行。虽说隆重,但下乡演出历来没有舞台,先出发的工作人员就只是在村里找了块空地,没想到,演员队伍堵在了半道上。

德江没有高铁直达,从贵阳出发,4个小时的车程多是盘山公路,先行的舞台车卡在一个急弯处动弹不得。原计划上午10点开始的演出几度推迟,等大伙儿顶着日头抵达后,来不及休息就要上台。自己动手挂横幅、搬音响、搭台子,黔剧院的演员们不只修炼了演技,幕后工作也是手到擒来,戏服被汗水打湿了一件又一件。已等待多时的乡亲们,就一直在简陋的广场上默默陪伴。

院团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我们爬过最高的山,走过最险的路,去过最偏远的村寨,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正是这样的觉悟,让演员们在小乡村里挥洒热情。演员从黔剧经典唱段唱到新创作品,观众也大着胆子跟唱、学唱,甚至有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蹒跚走到台口,想要爬上舞台。节奏不一的合唱响彻山间。

“太喜庆、太活泼了,你们要经常到我们乡里来演出啊!”有村民大声喊。这些十七八岁的年轻演员第一次真切感受到,在田间地头,黔剧仍是一道必点的“家常菜”。

离开时,乡亲们跟着客车一直送到村外,演员们不由地将脸贴近车窗,大声喊着:“乡亲们辛苦啦!”这幕告别的画面,深深印在了他们心间。

这些年,贵州省黔剧院开展送戏进乡村、进校园、进部队活动,累计行程约20万公里。演员们有时会开玩笑:“我们在省内演出奔波的路程都够绕地球几圈了。”

2021年,黔剧院演出超过280场,线上演出更是吸引观众近千万人次。2022年,伴随“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开展,黔剧这道“家常菜”全年演出近200场,观演超8.3万人次,黔剧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

人才接续,剧目创新,观众多元

从艺40余年,朱宏深知黔剧要发展创新,首先要解决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

10年前,贵州省黔剧院就开启了新一代人才培养计划。朱宏在贵阳和北京之间来回奔走,希望中国戏曲学院附中能够开办一个黔剧班。时任附中校长徐超被朱宏的一片赤诚打动。这一年,黔剧院从全省900个报名者中选拔出30个有潜力的孩子,把他们送进了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经过6年的学习,这批孩子顺利毕业。如今,他们已经成长为黔剧院的中坚力量。

今年21岁的魏英如便是其中之一。她演出毕业大戏时的照片,还出现在中国戏曲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展上。来到黔剧院时,魏英如就为自己定下了一个“小目标”:“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黔剧,我要把戏演好,让更多观众知道黔剧原来是这样唱的,原来这么好听。”

人才源源不断,黔剧才会有突破创新。2022年初,朱宏又将7名黔剧新秀招进剧院。

有了年轻血液的注入,黔剧院一边重拾折子戏,一边创作出《黔花新蕊》《扇韵》等创新作品,以黔剧表演唱的新颖形式诠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黔剧的创新之路,不仅仅通向舞台,还可以走得更宽、更远。

2016年,由贵州省黔剧院拍摄制作的60集戏曲情景喜剧《欢乐黔剧》在贵州电视台开播,大受欢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观众们津津乐道,时至今日,仍然有观众联系电视台,希望重播。

“要想让地方剧种发展下去,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推陈出新。”对于朱宏而言,这是黔剧院创新的第一步。用情景喜剧的方式来对黔剧进行包装,不仅可以达到宣传和推广黔剧的目的,还能让更多观众在轻松愉快的观看中接受黔剧。

2021年,贵州省黔剧院又一鼓作气,拍摄制作了26集戏曲动画《黔剧动漫》。《珍珠塔》《九驿图》《大学生村官》等作品,以动漫的形式在电视台、短视频平台播出,每集点击量均超过20万。伴随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黔剧动漫》走进省内小学校园甚至幼儿园。黔剧的一招一式、一板一眼经过动画人物的表演阐释,引得孩子们竞相模仿。在一片欢声笑语的交流中,许多小朋友迫切地举手提问,想要学习了解黔剧知识,尽情感受戏曲艺术的独特文化魅力。

如今,朱宏正在忙活着为观众准备下一个“惊喜”——重现贵州第一部戏曲电影《秦娘美》。

《秦娘美》源于贵州侗族民间故事,上世纪60年代被改编为黔剧,从此成为黔剧经典剧目,还被拍摄成戏曲电影,在东南亚地区放映后曾经引发“黔剧潮”。时隔多年复排《秦娘美》,黔剧院十分注意将传统戏曲韵味与新的舞美科技手段相结合,让老观众仍能醉心于原汁原味的传统剧目,新观众则能体验充满时代审美趣味的新式黔剧。

黔剧,始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它牵动着越来越多观众的心。

图片均由贵州省黔剧院提供  

版式设计:赵偲汝

王丹美斯《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8日   第 18 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小红故事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snowhoo.net/?id=374

分享给朋友:

“黔剧:田间地头绽放芳华(艺近人和)” 的相关文章

泰国那空拍侬府诗颂堪县

泰国那空拍侬府诗颂堪县

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颁证仪式日前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日内瓦分会场举办,来自13个国家的25个新晋“国际湿地城市”获颁认证证书,泰国那空拍侬府诗颂堪县位列其中。那空拍侬府位于泰国东北部,地处湄公河谷,风光旖旎,年均降雨量超过2300毫米。图为诗颂堪县的颂堪河下游湿地,这里是180多种鱼类...

魅力冰雪季 运动正当时(新时代画卷)

魅力冰雪季 运动正当时(新时代画卷)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秦旅冠军冰场内,小朋友正在练习滑冰。曹建雄摄(人民视觉)上海市第十七届市运会冰壶比赛中,徐汇冰壶队队员王卓仪正在掷壶。巨云鹏 李铭珅摄影报道小朋友在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万象城滑冰场练习滑冰。赣州市积极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吸引青少年群体广泛参与。胡江涛摄(人民视觉)吉林...

绿染定西(我与一座城)

绿染定西(我与一座城)

图为定西湖风光。王宏宾摄说甘肃的定西是一座“绿城”,外地人可能会不信。但在定西生活工作了快四十年的我,可以自豪地说,现在的定西正在变成黄土高原上一座四季有绿的绿色之城与生态之城。上世纪80年代,曾有人这样描绘定西:“广袤雄浑的黄土高原腹地,贫瘠枯荒的陇中旱塬,坐落着一个贫困的古城——定西。”前段时间...

古人如何过除夕

古人如何过除夕

除夕是中国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国人一年里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无论是远在他乡的游子,还是同在一城的亲人,都要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守岁,迎接新年第一天的到来,欢乐喜庆的节日气氛浓厚。无论大江南北,还是黄河两岸,只要是炎黄子孙,过除夕几乎都如此。那么,古人是如何过除夕的呢?不妨从古书里寻觅答案。《东...

丹青同颂山河美 妙笔齐绘锦绣春

丹青同颂山河美 妙笔齐绘锦绣春

油画《浦东朝晖》,作者全山石。油画《雪后江南》,作者沈行工。油画《红树林晨曲》,作者孙立新。油画《南锣鼓巷》,作者李江峰。油画《大凉山的牛牛坝新城》,作者孙景波。中国画《杭州西湖》,作者陈向迅。油画《“复兴号”越过乌鞘岭》,作者才让多杰。壁画《山河揽胜》,作者程向军。中国画《繁花似锦》,作者邢少臣。...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林富村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林富村

1月22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文武坝镇林富村,车辆行驶在通村公路上,沿线河流、山峦、村庄与公路相互映衬,构成一幅水清岸绿产业兴的新农村画卷。朱海鹏摄(影像中国)《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23日   第 01 版)...

发表评论

访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